为进一步推动通道经济大模型数据采集和应用场景适配建设,2025年10月23日至25日,重庆交通大学通道大模型研发团队资深研究员杨俊博士参与了云南省发改委组织的口岸“十五五”规划专项调研,协同云南省发改委、云南省国际贸易学会一同为中小口岸智能化建设“把脉问诊”。

调研团队先后走访勐腊县关累口岸、勐满口岸、孟连边合区口岸、江城县勐康口岸及龙富口岸,实地察看查验基础设施、功能布局、边民互市发展、口岸经济发展等情况,特别针对智慧口岸建设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咨询,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

海关总署于2025年正式实施了《智慧口岸建设指南》,为全国智能口岸建设提供统一的技术规范。据悉,云南现有28个各类口岸,6个试点口岸智慧化投资规模约1.2亿元,其中信息化设备投资占比超60%。云南省已同步建成中国(云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 省级智慧口岸平台,并制定《云南省智慧口岸建设总体方案》等配套标准,明确中小口岸 “只建现场三件套(卡口+视频+快筛),其余上云” 的轻量化建设路径,同时增设 “边民互市”“跨境农食产品” 特色评价加分项。
调研过程中,云南省发改委、云南省国际贸易学会与重庆交通大学专家团队围绕口岸规划申报、资金筹措、技术落地等问题展开深入研讨。杨俊博士结合专业优势,为口岸智能化建设的技术路径、成本控制等提供专业建议。三方就中小口岸“十五五” 期间合作达成共识,明确要严格遵循国家及省级标准,因地制宜推进智能化升级,重点解决场景应用、功能适配等关键问题。下一步,项目团队将梳理调研成果,强化口岸数据采集和大模型场景化应用,推动云南口岸经济与智慧化建设深度融合,助力跨境贸易高质量发展。